鲁青一家亲,跨越山海情。山东与青海两地相隔万水千山,“援建”拉近了彼此距离,结下了血浓于水的深情厚谊。
2023年3月8日,按照省卫生健康委关于选派医务人员到青海省海北州开展支医工作的相关要求,作为山东省“组团式”援青医疗队的一员,山东省立第三医院(山东省消化病医院)消化内科主治医师孙强被选派到青海省海北州第二人民医院,开展为期一年的支医工作。
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带着领导的期望、同事的关怀,也带着家人的依依不舍和千叮万嘱,孙强抵达青海这片神秘而又美丽的土地。刚下飞机,就受到了山东省援青干部管理组及当地卫健委、医院领导的热情接待,为所有援青队员献上洁白的哈达,大家用青藏高原特有的方式表达对山东援青队员的热烈欢迎。
高原践初心,“医”路前行
到达海北州后,三月的海北藏族自治州仍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虽然之前已经接受过各种培训,对高寒缺氧、强烈紫外线照射等艰苦条件有心理准备,但孙强还是出现了头痛、失眠、心慌气短、胸闷等各种高原反应。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孙强深知援青是一项艰苦而光荣的工作,更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他发扬“海拔高斗志更高”“缺氧不缺精神”的顽强精神,积极克服缺氧带来的各种身体不适,逐步适应高原缺氧环境,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精湛的技术快速投入到支医工作中去。
进入海北州第二人民医院消化科,孙强积极调研,快速了解科室发展现状,明确了存在的困难和短板,如内镜中心已较长一段时间未开展结肠镜检查及息肉治疗等。根据医院、科室的实际情况和当地群众的迫切医疗需求,孙强制定了积极开展内镜诊疗、开展内镜新技术、培养内镜人才、门诊特殊患者会诊指导、教学查房、疑难病例讨论等各项帮扶培训计划。
截止目前,除完成常规无痛胃肠镜检查外,海北州第二人民医院消化科已安全规范地完成了近三十例内镜微创手术,如内镜下胃肠息肉切除术、内镜下止血术、内镜下异物取出术等,吸引了大量当地及周边地区群众前来就诊。5月,内镜中心工作量大幅提升,消化科门诊量和住院患者不断增加。
由于饮食、环境、生活习惯等原因,当地痔病发病率高。孙强针对内痔合并出血患者多的特点,积极协助科室申报了2023年青海省卫生健康系统“三新”项目,开展内镜下内痔的硬化注射及套扎术,微创治疗减轻患者痛苦,填补海北州地区内镜治疗技术空白。
授人以渔,筑梦雪域高原
一个人、几个人的力量终究有限,要帮助更多患者,就需要做好传帮带,尽快促进医师成长,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人才队伍。
每次科室大查房时,孙强都会带领科室医生认真分析每个患者的病情,传授疾病的诊治要点及诊疗规范,同时针对消化道出血、胆囊炎、胰腺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相关性胃炎等常见、重点疾病,定期开展专题讲座,规范疾病诊治,讲解国内外专业领域最新的诊治进展。针对内镜医师匮乏的现状,孙强加强内镜技术培训,全心全意把内镜技术传授给当地医生,对当地医生进行手把手的内镜技术指导,尽力帮助当地患者在家门口解除病痛。
通过三个多月的培训,海北州第二人民医院消化科医师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消化科专科建设得到进一步发展。
仁心守护,烙印“三院人”足迹
为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搭建基层看病就医平台,海北州第二人民医院联合山东援青专家不断探索、创新服务模式,持续推出更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健康公益活动,组织多次下乡义诊,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远”的问题。
在义诊现场,前来咨询就诊的患者络绎不绝,以孙强为代表的援青专家们仔细接诊每一位患者,同时向他们普及健康生活常识和疾病预防知识,用温度、技术和情怀践行医者的使命。由于海北州地处高寒地区以及特殊生活饮食习惯的影响,当地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高,导致消化道疾病高发,就诊人群中胃肠道疾病占比较高。当前,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已被公认为胃癌最重要的致病危险因素,所以,孙强在义诊中积极向当地群众宣传普及早期根除幽门螺旋杆菌的重要性,同时针对胃肠道病史时间较长的患者,向他们介绍做胃肠镜筛查的必要性,力争做到胃肠道肿瘤早发现、早诊治。
丰富多彩的义诊活动充分体现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与援助医疗工作的有机结合,切实提升了当地群众的健康获得感,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医”路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漫漫援青路,浓浓雪域情。援青工作虽然较艰苦,但却是施展才华、增长才干、历练人生的机遇,同时也是使命、担当、奉献。时光匆匆,不知不觉间,孙强来到海北州已经三个月了,在他的心里早已深深爱上了这片美丽的土地。
孙强表示,在今后的援青路上,将继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立足本职工作,主动担当作为,一如既往、步履铿锵,留下省立三院援青人无私奉献的高原身影,更为此次援青工作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