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恶性肿瘤已成为威胁居民健康的“杀手”,肿瘤发病率明显增高。为做好肿瘤防治、满足市民就诊需求,2020年8月,山东省立三院肿瘤中心应势组建,打破了肿瘤防治各科室之间画地为牢的诊疗局限,构建肿瘤MDT多学科诊疗体系,坚持以“患者为中心”贯穿治疗全程,为患者量身定制最合适的精准化治疗方案,提供个性化诊疗服务,为患者带来康复新希望。
少跑腿多受益,重获新生希望
2020年8月,山东省立三院秉承“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将原有肿瘤科、血液科、放疗科和核医学科整合打造肿瘤中心。整合后的肿瘤中心由大内科主任王言森担任科主任,多学科参与进来,无缝隙制定疾病的最佳治疗方案,最大化满足患者疾病治疗需求。
“肿瘤中心的成立,让患者就诊更有针对性,少跑腿甚至不用跑腿,就能享受到全面的医疗服务。”王言森说,肿瘤中心根据患者病情,以适合的科室作为主导治疗,为患者制定精准化的治疗方案,在疾病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提供最优治疗办法,进行肿瘤的全程管理,延长患者生存期和生活质量,把肿瘤变成慢性病或者是可以治愈的疾病。
目前,手术、放疗、化疗和免疫治疗这四大肿瘤治疗方式,在山东省立三院肿瘤中心都可以进行,对于初诊患者将通过多学科会诊,为其提供最适合的治疗方式。“有的患者可能不适合手术,我们先给予两个疗程的化疗,然后再进行手术治疗。”王言森说,肿瘤中心成立的目的就是多措并举,为肿瘤患者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治疗方案,切实将“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变成现实。
肿瘤中心大力推行全部肿瘤患者多学科诊疗(MDT)模式。“由于肿瘤患者的特殊性、复杂性,以及各专业学科的相对局限性,过去‘单兵作战’的方式,已经不再适合复杂性肿瘤的治疗。”
王言森说,为了更好地为患者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放疗、化疗、介入、病理、影像、外科等院内科室共同成立MDT,多学科诊治优势强强联合,为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提供最佳治疗方案,以达到临床治疗的最大获益。
医院不断推进完善MDT网络会诊、现场会诊、院际会诊,让肿瘤患者得到更大的生存获益和最优化、最规范的治疗。近年来,已有无数患者受惠于MDT诊疗模式,特别是部分无法手术的患者转化治疗后得到了手术机会,提高了生存率,为患者带来新生希望。
精准治疗方案,肺癌得到控制
54岁的张成(化名)是一位老烟民,有着三十多年的吸烟史,他因为胸闷憋气、腰背疼痛来到山东省立三院就诊,结果一拍胸部CT,竟然发现肺癌的踪影。“双肺多发病变,并伴有脑转移和骨转移。”
山东省立三院肿瘤中心副主任、肿瘤科主任李锴男说,肺癌已经发生扩散,不具备手术条件,为了给患者找到最优治疗方案,为其多学科会诊,肿瘤科给患者进行了基因检测,在等待基因检测结果的过程中,考虑到患者家庭经济等原因,先为患者进行了化疗和抗血管治疗的联合治疗方法。
“第一周期治疗结束后,基因检测结果也出来了,这位患者很幸运是可以同时应用小分子靶向药。”李锴男说,第二周期治疗时,对所用药物又进行了优化调整,去掉了毒性较强的药物,保留了低毒高效的药物。经过了两个月左右、三个周期的联合治疗后,患者脑转移情况由原来的四五个、最大的1.5cm的病灶,缩小到只剩一个0.5cm的病灶。
另外,三个周期治疗下来,患者肺部的病灶也从最开始的2x2.2cm,缩小到了1x1.4cm,骨转移症状从第一周期后就有明显的缓解,肺癌得到良好控制。
“根据病人基因检测的结果,为其制定个体化的精准治疗,并根据疾病阶段随时调整优化治疗方案。”王言森说,肿瘤中心还是国家新药临床实验的基地,可以有一些药物临床上市前的研究,适合的患者还可以得到免费的检查和接触到最新药物的治疗。
“部分符合条件的患者有机会提前用到还没有上市的创新药物,这对于晚期肿瘤患者,治疗意义重大,有可能获得绝处逢生的机会。”王言森表示,山东省立三院不仅具备创新药临床试验的资质,而且在抗肿瘤新药临床试验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良好的信誉。那些幸运地加入“临床试验”的肿瘤患者,很多人有惊无险地打破了“存活期将不超过4-6个月”的魔咒,成功延长生存期限。
精心科学救治,解除生命危机
白血病是大家都很熟悉的疾病,其实除了白血病,血液肿瘤有上百种,诊断难度大,分类复杂,传统的治疗方案往往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随着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取得的进展,血液肿瘤的治疗迈入精准医疗时代。
15岁的乐乐(化名)臀部长了一个15cm大小的包块,疼痛难忍。2020年11月21日来到山东省立三院急诊时,已经高烧到39℃三四天,臀部肿胀了半个月,脾肿大占满了整个腹腔,一检查发现白细胞达正常人30倍以上,立即从急诊转入了血液科。
“考虑到患者出现白细胞瘀滞风险极高,病情重,于是立即进行降细胞治疗并完善骨髓穿刺及活检。”山东省立三院血液科主任余喆说,骨髓结果显示患者为慢性髓系白血病,但是臀部包块肿痛明显,不能明确是感染还是髓外浸润,穿刺风险高,患者很有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昏迷、脑出血等危重并发症。
血液科当机立断对患者进行白细胞及血小板采集。但患者贫血明显,采集难度大,给予输注红细胞后进行白细胞及血小板单采3次,白细胞降至94.6*10^9/L,臀部包块明显缩小,未再出现发热,穿刺病理结果提示为髓系肉瘤。
经过三次去除白细胞后缓解了症状,再联合血液科团队的靶向治疗下,患者血象逐渐恢复正常,脾明显缩小,饮食活动也逐渐恢复,成功解除生命危机。与家属进行配型准备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
乐乐的经历并不是个案,在血液科时常会遇到突发的疑难状况,余喆团队凭借丰富的经验,多次成功化解风险。
2020年11月10日,血液科病区内一位70岁女性恶性淋巴瘤患者突然出现“发热、胸闷、憋喘伴血氧饱和度持续下降至70%,心率升至130次/分”。患者年龄大,因胃部恶性淋巴瘤持续饮食差,营养状态不佳,伴心功能不全,生命垂危。
为此,血液科余喆主任团队快速反应、及时观察病情启动多学科会诊,联合重症医学科为患者开通绿色通道,及时将其转入重症医学科行急救治疗。治疗期间,血液科和重症医学科专家团队共同探讨病情,为患者完善了肺部、腹部CT,感染病原基因组学检测。最终明确诊断:卡氏肺孢子虫肺炎。
据了解,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又名耶氏肺孢子虫肺炎,是一种机会性真菌感染,常见于免疫功能不全的患者,并由免疫受损细胞介导。如不及时治疗死亡率为90%-100%。山东省立三院血液科、重症医学科通过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持续高浓度吸氧,对症使用卡泊芬净、复方新诺明等抗感染、营养支持、增强机体免疫力等治疗,配合重症医学科精心的护理,患者在1周后病情稳定转回血液科继续治疗。
在血液科全体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及精心治疗护理和重症医学科的配合下,患者于2周后改为低流量吸氧,肺部感染明显改善,脱离生命危险。目前,患者正在血液科接受恶性淋巴瘤的后续治疗。
远程病例会诊,造福无数患者
15岁骨肉瘤患者,左腿部膝盖肿得像皮球一样大,疼痛难以忍受。在其他医院做的化疗、免疫治疗,效果不明显,病情进展非常快,随后患者转到了山东省立三院。
“经过笔形束消融放疗,肿块明显减小,疼痛减轻。”山东省立三院放疗科主任张慎贵说,患者伴随着肺部转移的情况,对肺部两个相对大的、固定的位置做了sbrt放疗,治疗半年左右后,肺部肿瘤明显缩小,腿部的肿块周径从78缩小到了72。
有了放疗科,肿瘤中心才是完整的,为更好的满足患者就医需求,山东省立三院放疗科由之前的60张床位扩展到了90张。“放疗科拥有专业的医疗队伍、精良的治疗设备和精湛的治疗技术,可以对全身各部位、各种类型肿瘤进行精确放射治疗,并和其他治疗方法结合,进行各种新辅助、根治、辅助、姑息放疗。”
张慎贵表示,专业每周都会进行严格的靶区勾画和计划讨论,每个患者的靶区计划一起经过全专业审核,确保每一个患者都得到最优的规范化放疗方案。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山东省立三院放疗科配备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放疗设备:美国Varian Halcyon(速锐刀)直线加速器。该加速器可实现对全身肿瘤的常规放射治疗、三维立体定向精确放疗、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俗称X-刀治疗)、适形调强放射治疗(诺力刀治疗)等。可保证各种不同深度的肿瘤治疗剂量,能最大限度杀死肿瘤。可准确地治疗大脑、脊椎、肺及其他传统外科难以治疗的部位的肿瘤。
另外,医院还通过国内首套放疗智云系统,与北美放射治疗协会合作整合国内外优势资源,实现远程病例会诊,远程计划设计,多站点交流,确保为每位患者实施最佳、最规范的治疗。
2021年1月7日,山东省立三院精准放疗中心正式加入美国放射外科协会(RSS)授牌仪式,在医院放疗科远程会诊中心隆重举行,这也标志医院肿瘤中心、放疗科医疗水平均得到国际相关权威组织的认可。
“可以运用国际会员海量的医疗数据,获得全球最前沿的诊疗技术,得到包括各种疑难危重病例在内的最优质的治疗方案,造福广大肿瘤患者。”张慎贵表示,山东省立三院精准放疗中心将依托国内首套放疗智云系统以及远程智能专家服务系统,不断探索与国际新进平台的合作发展之路,每周定期开展中美肿瘤大专家学术交流、远程多学科会诊、远程放疗计划设计、远程质量控制检测以及多站点交流,真正做到国内国际无缝连接合作,寻求最佳、最合适的诊疗方案,让患者在家门口即可享受高端、国际、优质的肿瘤医疗服务。
来源:齐鲁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