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岁的孟先生,患有高血压7年,体重高达200斤。近日凌晨,正在睡梦中的孟先生胸部突然剧烈疼痛,面色惨白,被家人紧急送入当地医院,检查后怀疑是主动脉夹层,建议尽快转到上级医院救治。孟先生的家人经过咨询,慕名联系上了全国著名心脏大血管外科专家、山东省立第三医院心脏中心主任、首席专家孙强教授。转诊至省立三院后,检查结果确认为A型主动脉夹层。孙强教授团队立即为其进行了手术,解除生命之危。
主动脉夹层是一种十分凶险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极高,它是指主动脉壁内膜上出现撕裂口,血液由破口进入,并将主动脉壁内膜、中膜及外膜分开,血液夹在这三层膜之间,或贯通或不贯通,并沿着主动脉长轴方向逐渐扩展,形成主动脉壁真假两腔的分离状态,造成巨大夹层血肿,称为主动脉夹层。毫不夸张的说,主动脉夹层是心血管疾病中死亡率最高的疾病,是心血管“急症中的急症”,一声咳嗽、一个喷嚏都有可能造成血管破裂、危及生命。
争分夺秒解危机
妙手拆除“血管炸弹”
53岁的孟先生虽然不幸罹患重疾,但他又是幸运的,因为及时进行手术治疗,挽救了宝贵的生命。
近年来,主动脉夹层患者还呈现出年轻化趋势。无独有偶,不到40岁的周先生有着3年多高血压病史,平时不注意控制血压,生活作息不规律,近日突发胸部剧烈疼痛到山东省立第三医院就诊。
经诊断,周先生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血压超高、心功能不全,属于异常凶险的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病情危急,需要马上手术!”心脏大血管外科与急诊医学科、麻醉科等多学科紧急会诊,迅速制定了手术方案,并迅速做好各项术前准备,同时与家属谈话,告知其病情的严重性。
据了解,主动脉夹层分为A、B两种类型,如果出现夹层的主动脉是紧邻心脏的那一段,就是A型主动脉夹层。若不及时诊治,在最初24-48小时内病死率以每小时1%-2%的速度增加,在48小时内可达50%,2周内达到75%,一旦主动脉破裂大出血,患者常在数分钟内死亡。
“他的右冠状脉完全撕裂了。”手术中,孙强教授发现患者的实际病情更为严重。这场手术持续了6个多小时,孙强教授团队通过游离血管、建体外循环、切除病变血管、置换人工血管、吻合、植入支架等一系列高难度操作,成功将患者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孙强教授介绍:“相比较来说,这位周先生的病情更加凶险,同时患有多种疾病,本次采取了孙氏手术、奔头手术(Bentall)和搭桥手术三种手术方式,是今年第三位采取这种手术方式的患者。”孙氏手术是业界公认的A型主动脉夹层的标准治疗方案,近年来,孙强教授团队每年完成的孙氏手术量达200余台次,是省内个人主刀完成孙氏手术数量最多的医生,手术数量及手术质量均进入全国领先行列。
随后,周先生被转入重症监护病房,医护人员随时检测患者病情的细微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在医护团队的精心护理下,周先生已经拔除气管插管脱离呼吸机,目前正在顺利康复中。
全神贯注缝合
无影灯下“精雕细琢”
血液是生命的源泉,只有不停地流动,身体才会正常运行。手术中出血是难免的,但是如果失血较多,就有可能导致病情加重,比如血压降低,甚至造成休克等,极大威胁生命安全,而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中难度最大的环节就是止血。
“手术中需要将患者的血管与人工血管接起来,但是人工血管的硬度相对人类血管来说较硬,这就相当于将一块布缝在豆腐上。”孙强教授说,“而且不健康的血管非常脆弱,缝合时很容易切割到组织,造成出血。”
一台手术下来,至少要缝合100多针,每一针对于手术最终效果都可能会造成影响。为了减少出血量,孙强教授不断钻研,在脆弱的血管上控制好每一针的力度、角度、速度。在苛刻的治疗要求下,争取每台手术只需缝合一遍就能保障后续不再出血,大大减少了患者的出血量以及止血的时间,将手术时长从十几个小时缩短到六七个小时,这对于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快速恢复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许多患者因为高血压或者基础心脏病,容易受到天气变化、情绪不稳定和生活不规律等影响,造成血压快速升高,极易诱发主动脉夹层。孙强教授提醒:高血压患者除了要坚持服药、控制血压外,还要避免情绪激动,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戒烟限酒,不暴饮暴食、熬夜,清淡饮食,避免血液粘滞度增加。而且最近气温变化较大,要注意保暖,这些对于预防急性主动脉夹层非常重要。一旦出现剧烈胸痛、背痛、腹痛,血压升高、晕厥等症状,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间。